服务创造价值、存在造就未来
《童趣》致我们逝去的童年
献给六十、七十年代正在老去的我们,六一儿童节快乐!
你小时候玩过这个么?一堆孩子挤在墙角,看谁被挤出来。各地称呼也不一样,有挤暖和,挤油儿,榨油儿,等等等等。那个快乐的童年校园。你们小时候这个游戏叫什么?
要想好,大让小。儿时遇到纷争,大人就会对大的孩子说,让着点。礼让,是传统美德,潜移默化在人们的心中。
上小学时,街上拉脚靠的是马车。学校布置任务捡粪,支援农业。在我印象里,支农路名称就是由此而来。
逮个蝴蝶,抓只金牛,小树林里串来窜去,跑跑跳跳,紧张且快乐。
学雷锋做好事,童年很阳光,遇到拉车很吃力,就会上去推一把。
储钱罐。
一分,二分慢慢积攒。多了取出来在大人们的引领下买点有用的东西。
上学的课桌上画着分界线,不可过线,不是故意的也不行。今天想起多么幼稚好玩。
儿时,邻居修房盖屋,砖头沙土堆在街上。小孩儿们在上面玩沙,掏洞,挖陷阱。不亦乐乎!
呼啦圈,儿童大人都爱。不占地方随心所欲,上世纪八十代兴起,风靡一时。
大的哄着小的,帮着父母做家务。
六三年第四套广播体操问世,开头有一个响亮的男声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---时代在召唤”
街坊接济
家里有了旧的,或穿着小了的衣裳,给更困难的邻居。那时候衣裳破了小了,补一补,接一节很正常。
儿时喜欢养金鱼,找节竹竿,弄截铁丝,拆个口罩做个网兜,几个人结伴到附近村边河坑里捞鱼虱子,喂鱼。
童真
邻居家有几只鸭子,憨态可掬的样子,叽叽喳喳的叫声,常常吸引我们的围观。
大帮小
父母忙。家里孩子多,大的领小的玩,哄小的高兴,以减轻父母的负担。
日子
打扫卫生,倾倒垃圾。虽然那时候都不愿意做,但是每天必须都得干。
院里邻居是老师,运动来了,被赶回了老家。过了一段时间,又回来了。
养蚕。儿时哥哥拿回来一块上面有密密麻麻像米粒似的纸。说是蚕籽,过几天蚕就会出来了,一条又一条,采桑叶喂养,一次次脱皮,一天天长大,吐丝,做茧,再后来.....
儿时的大杂院,有空的地方,或种点地,或喂点鸡鸭鹅什么的。当有收获的时候,心里那个美难以言表。毕竟是亲手劳动所得。
哥哥姐姐领着我们挖蛆蛹,打苍蝇。茅房,阴暗角落是必须打扫清理地方。
本文作者 赵久峰
赵久峰,1956年11月出生,河北省石家庄市人。国家一级美术师,河北省美协会员。石家庄市长安美协副主席,河北省毛体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,河北省翕和书画院副院长,河北省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副会长。2023年创作反映儿时童年生活、情趣的非遗传统文化的《童趣图》一百八十余幅,把儿时玩的,经历的,看到的,听说过的,尽可能以绘画形式展现出来。
京畿文化视点出品
文/图 赵久峰
编辑:张迎鑫
审核:李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