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创造价值、存在造就未来
N海都见习记者 王灵婧 何丹莹 文/图
玲娜贝儿、棉花娃娃、Loopy、草莓熊、宜家鲨鱼……近年来,“养”毛绒玩具成为新风潮,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儿童市场,更在成年群体中蔓延开来,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潮流。其中部分毛绒玩具价格一路飙升,增幅高达10倍以上,“娃娃”竟然也成为一种“理财”手段。
给“娃”梳妆打扮,带它们逛街
这一届年轻人怎么了?
“这个娃娃是我排队两小时才买到的。”7月3日,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,年轻人凌晨三点在迪士尼排队,目的并非体验游乐设施,而是为了抢购限量毛绒玩具,这一场景迅速登上热搜,还有不少网友分享抢先排队路线等。
为了拥有自己心仪的娃娃,年轻人们花费时间精力,有的通过官方渠道预订抢购,如款式售完,则会转战二手交易平台。此外,他们还会积极参与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,如粉丝见面会、限定商品发售会等,以获取限量版或特别版玩偶。更有甚者,会加入到娃娃定制、改造的行列中,亲手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玩偶。
据了解,不少年轻人将毛绒玩具当成自己的孩子,称自己为“娃妈”,还会给“娃”梳妆打扮,带它们出去逛街等。“两套娃衣380元,比我自己的衣服还贵,但是我要给我的娃娃最好的,这些都是手工定制的衣服,我不吃饭都要买。”00后“娃妈”小凌说道。
记者走访了解到,一些毛绒玩具品牌也受到年轻人推崇。正在朴坊(福州东百中心店)选购Jellycat毛绒玩具的陈女士(化名)说:“他们摸起来很软很舒服,而且品类很多,有动物、植物、食物,我感觉他们是有生命的。”陈女士家里已经有三十多只玩偶了,为了控制自己“剁手”,她给自己限定每个月只能买1只。
朴坊(东百中心店)顾客正在选购娃娃
记者了解到,Jellycat品牌于2020年夏天在国内爆火,价格从129元到7999元不等。2022年,该品牌在全球范围内,全年营收超过13亿元,同比增加72%;毛利超过8亿元,毛利率达61%。
90、00后成“买娃”主力军
专家称可缓解孤独感
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显示,“00后”已成为毛绒玩具最庞大的消费群体,占比达到43%;紧随其后的是“90后”,占比为36%。除了日常在商场中购买,部分年轻人甚至不惜长时间排队或高价购买心仪的毛绒玩具。
“00后”小敏分享道,她会通过闲鱼等平台搜索并购买喜爱的定制限量玩偶,尽管价格可能远超原价,但“咬咬牙”还是会买下。据了解,小敏的经历是众多年轻人涉足“娃圈”的一个缩影,这个圈子中,许多独特的、限量版的毛绒玩具因难以在公开市场获得,而成为了收藏者之间流转的“珍品”。
天猫发布的《2023淘系玩具潮玩新品趋势报告》中,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毛绒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,他们更倾向于把毛绒玩具作为生活陪伴和情感寄托。
据媒体报道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留锋认为,毛绒玩具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,柔软的触感和可爱的外观不仅能够引发人们的“萌系”情感,还扮演了一种“情感寄托”的角色。
“娃娃”转手能翻番
成“理财产品”
“我80元买入,200元卖出去的。”记者了解到,有的买家在发现毛绒玩具作为“隐形理财产品”的潜力后,变成卖家进行高价售出。以棉花娃娃为例,大多数都是限量销售,原价几十元的娃娃,可以被炒到千元天价。记者查询多个二手电商平台发现,有特定角色的棉花娃娃价格暴涨,二手交易价格高达2000元以上,更有甚者标价至4500元。
在二手交易平台上,特定角色的棉花娃娃价格达2300元
“这种买卖进出的方式在娃圈挺常见的,毕竟稀缺货价格炒上去了,卖掉能挣不少。”小敏说,“以迪士尼推出的2024中秋达菲系列玲娜贝尔玩偶挂件为例,在官方渠道一货难求的情况下,原价一只159元,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水涨船高被炒到350元。”
编辑:潘潘